周家寨坟场取晚年挖掘的孔家坡坟场共处一个岗地,相邻、年代相当、面孔不异,二者应属统一墓群,可统称孔家坡―周家寨墓群。此中周家寨墓区略高,接近岗顶,而孔家坡墓区则位于岗地南坡的山脚,二者两头相距600米,这一区域尚未挖掘但走访查询拜访以及初步勘察显示二者之间亦多有墓葬分布。出土显示,周家寨M8墓从平为桃侯都城辖之高里人,周家寨M9墓从为蔡丑,孔家坡M8墓从是库啬夫辟,这些姓氏材料显示,三者较着属于分歧家族,他们如斯邻接安葬,表白该坟场应或是西汉桃侯国的公共坟场。
日书是简册原有的书题,写正在第一枚简的后背。同样的例子见于睡虎地《日书》乙种、孔家坡《日书》、睡虎地M77出土《日书》以及大学藏汉简《日书》。周家寨M8所出日书整卷颠末缀合、编连和回复复兴,竹简总数为 502枚,还有33枚残简无法缀合。按照简文内容,拾掇出78篇,此中57篇原有篇题,包罗“嫁女”“裁衣”“居室”“死失”“五龙”“穷日”“徙时”“八望”“咸池徙” 等。
周家寨M8《日书》获得了对汉代日书的大量新认识,借此可领会日书这种平易近间选择黄历的传承流布情况,为回复复兴中国汗青上的择日系统奠基根本。此中所出日书的文字内容为研究古代思惟史供给了主要线索。这些文献对择日吉凶有较深刻的阐述,带有思辨色彩,对择日行为表示出明显的立场,反映出朴实的唯物思惟,对古代思惟史研究具有主要意义。
本文由 王 刘鑫 摘自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著《随州周家寨汉墓翰札》。内容有删省、调整。
本书为2014年随州周家寨坟场的全体挖掘材料的完整演讲。内容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是对坟场材料的全体引见,包罗坟场的及其汗青概况,考古挖掘的工做颠末;墓葬的分布取墓葬形制,并对出土随葬器物进行了分类描述,该卷的凸起特色是通过多学科的合做对坟场出土木材种属进行辨别、对出土动物遗存继续科学阐发、对出土着土偶骨进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下卷集中演讲M8出土翰札的图版、释文和正文。全面展现翰札揭取、清理、、回复复兴的完整流程,科学回复复兴简册的原始面孔,完整发布出土翰札的内容,借帮古文字学、出土文献学的方式对出土翰札进行释读和初步正文,便利学界进一步研究参考。
关于桃侯国,《汉书》同时载有“桃侯”和“随桃侯”。《汉书》载高祖刘邦封功臣、外戚、王子为侯者“凡百五十三人”,此中有一桃侯,系项羽枝属,“以客从”,赐姓刘,即桃安侯刘襄,其封国位于梁国境内。传四世至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坐酎金免”。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复封广川王之子刘良为桃侯。此桃侯国属巨鹿郡,后为冀州桃县,地正在今衡水之冀州、深州间。“随桃侯”则始见于汉武帝期间,《汉书·西南夷两越朝鲜传》:“苍梧王赵光取粤王同姓,闻汉兵至,降,为随桃侯。”《汉书·功臣表》载随桃侯赵光于元鼎六年(前111 年)四月受封,食三千户,旋薨,其子赵昌乐嗣封。《汉书·霍光传》载公元前74年,此中就有“随桃侯臣昌乐”,排名第10位。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赵昌乐薨,其子有罪,不得代立。曲至平帝元始五年(5年),赵光玄孙赵放绍复封,食千户。
周家寨坟场是随州地域近年经科学挖掘的一批主要汉墓,内涵丰硕,出格是此中M8出土的一批翰札,学术价值严沉。竹简出土时位于椁室南边箱东端,立靠正在隔板上,大致呈卷状。签牌为后期室内清理时发觉,一枚出自竹简中,三枚出自竹笥内。竹简经清理,共登记566枚,包罗一部门有字残片和无字残简。此中完整竹简约360枚。竹简形制较为分歧,均两头平曲不削角,完整简长27。8~28。2厘米,按照宽度、厚度的分歧,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宽约0。8 厘米,简单薄;另一类宽约1厘米,简单厚。每支简有上、中、下三道编绳,天头、地脚各约1厘米,两头编绳大致位于简的中部。大都竹简上存留有编绳,清理时多见编绳叠压文字的环境。简文用墨抄写正在竹简篾黄一面,字体为工整的隶书,厚、薄两类简的书体分歧,可能为分歧的抄手书写。 有字木牍呈长方形,四边平曲,上下两头修平,长25。5、宽3。5厘米,一面用墨书写文字,字体为隶书。 这批翰札按照内容,可分为日书、文书、告地书和签牌四类。
周家寨坟场挖掘材料进一步丰硕了随州地域汉墓内涵,出格是周家寨M8出有编年材料,时代特征明显,为西汉早中期墓葬年代学研究供给了典型墓例,它取孔家坡M8能够彼此印证,尤为罕见的是,二者身份明白,为研究其时社会布局供给了环节个案。孔家坡―周家寨墓群材料为研究汉东地域汉代安葬轨制供给了主要材料。 周家寨坟场新出翰札,保留优良,文字清晰、书法精彩,并且数量较大,内容丰硕,是我国近年考古出 土文献的又一次主要收成。此中周家寨《日书》取孔家坡《日书》相得益彰,是名副其实的随州汉代日书双璧。通过这批翰札,我们无望从数术史、风尚史、社会史等角度窥见西汉社会的若干细节。
关于“随桃侯”地望,《汉书》做者东汉班固、三国吴韦昭及《史记索现》做者唐司马贞等三家认为随桃侯国属西汉南阳郡。武家璧先生揣度孔家坡牍文中的“桃侯国”应是赵氏随桃侯国的前身,可能是景帝所立的匈奴降侯,至武帝时以酎金失国,前后存正在30年摆布。随桃侯国取随县同属南阳郡,就是桃侯国正在随县的一个无力证明。景帝期间冀州桃侯刘舍曾居相四年,同时正在南方却存正在一个随州桃侯,也许是为了取前者相区别,后者正在文献中被称为“随桃侯”。马孟龙先生则认为,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王国境内不置侯国”轨制正式构成,“徙侯国出王国”行动起头施行,侯国同一被纳入处所行政系统。可能正在这种布景下,景帝中元六年桃侯国由梁国迁往南阳郡随县,但桃侯本人可能并未就国。元鼎五年,桃侯刘自为因卷入“酎金案”而国除。桃侯国拔除后或并入随县,随县可能由此改称为随桃县。元鼎六年(前111年),分封归附的南粤降将,把随桃县分封予赵光,这即是随桃侯国的由来。
孔家坡M8取周家寨M8牍文中“桃侯国”的记录表白,桃侯国正在景帝、武帝期间已存正在于随州。按上述马孟龙先生揣度,自公元前144年随桃侯国始立,以公元前111年分界,此前属刘氏桃侯,此后属赵氏桃侯。不外,公元前111年桃侯易从,正在考古材猜中还未发觉相关线索,考古学文化面孔也看不到较着变化。如斯,周家寨M8墓从(或卒于前134年)取孔家坡M8墓从(卒于前142年)应均取刘氏桃侯国相关,而周家寨 M9墓从则应取赵氏桃侯国相关。 总之,周家寨新出《告地书》关于桃侯国的记录进一步确认汉代晚期随州境内存正在桃侯国的现实,可补史载之不脚。从文献记录来看,“桃侯国”几经变化,此中可能涉及迁移、改封。因而,相关桃侯国记录的 再次呈现,有帮于认识该地域正在西汉期间的行政区划,对研究西汉侯国地舆轨制及其汗青演变有主要意义。